发science的大学/发表science学校排名

三大顶刊Cell、Nature、Science,发文量高校排名

根据截至2024年11月28日的统计数据,中国地区在三大顶刊Cell 、Nature、Science(简称CNS)上的发文量高校排名如下:CNS发文量领先高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在CNS上的发文数量依旧保持领先 ,展现了其在科研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卓越贡献 。

三大顶刊Cell、Nature 、Science发文量高校排名 根据LetPub针对2024年中国地区在CNS(Cell 、Nature、Science)上的发表情况进行的筛选和统计,截至2024年11月28日,中国地区共有492篇论文及综述论文发表在这三大顶刊上。

中国科学院大学:稳居第一名 ,且2024年发文量达35186篇(该数据包含非CNS期刊的论文)。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也位列前茅 。而在2025年前三个月的情况中:北京大学:以总计18篇CNS论文的数量位列内地所有高校的榜首。中国科学院大学:以总计17篇论文位列第二。

西湖大学在CNS(Cell、Nature、Science)排名中表现较为突出 。在2025年1~6月的CNS发文数量排名中:西湖大学与首都医科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并列第八,发文数量为5篇 。这一成绩显示了西湖大学在短时间内的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能力。

中国学者《Science》三连发!天津大学、安徽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学者《Science》三连发!天津大学 、安徽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在2023年7月20日至27日期间,中国学者在《Science》期刊上连续发表了3篇重要研究成果 ,分别来自天津大学、安徽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简称中国科大,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国科学院直属 ,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11工程 、985工程,首批20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之一 。

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始于清朝末期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 ,历经中南建筑工程学校、中南交通学院、武汉工学院等传承与发展,2000年由分属教育部 、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原武汉工业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成立。

发science的大学/发表science学校排名

985高校教授,17年培养60位教授,如今再发Science!

高校教授殷亚东,17年培养60位教授 ,如今再发Science!近日,《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A magnetic assembly approach to chiral superstructures ”的最新论文,详细介绍了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在手性超结构的磁性组装方法的最新成果。

近日 ,《Science》发表了殷亚东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他通过磁性组装方法揭示了手性超结构的奥秘 。

科学界的璀璨新星!殷亚东教授再创辉煌,17年孕育60位学术新星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殷亚东教授近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A magnetic assembly approach to chiral superstructures 的突破性论文 ,揭示了他在手性超结构磁性组装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再次证明了他的卓越才华与科研影响力。

发science的大学/发表science学校排名

华南理工大学李映伟、王枫亮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CO还原研究成果 华南理工大学李映伟教授、王枫亮等人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ngineering the electron localization of metal sites on nanosheets assembled periodic macropores for CO2 photoreduction》的论文。

一篇nature是不能当教授的 。发nature和science只能保证你可以进入大部分学校,这里的大部分包括所有的双非院校和一些211以及少数的985,但是进去不一定就会给你教授 ,部分普通二本也许会给,少数一本也许会考虑,但是211以上的学校几率就很少了。一篇在Nature 、Science、Cell发表的论文 ,奖励能达到50万。

南昌大学再发《Science》!铁电材料获进展

南昌大学在铁电材料研究领域取得了以下进展:新型PVDF基四元共聚物的研发:南昌大学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教师王仲夏、廖伟强教授通过研究新型PVDF基四元共聚物,实现了显著的压电响应 。

研究成果:南昌大学国际有序物质科学研究院的教师王仲夏 、廖伟强教授,通过研究新型PVDF基四元共聚物 ,实现了显著的压电响应,该成果以“Giant electromechanical effects in polymers”为题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这一突破是继2019年南昌大学在《Science》发表的研究成果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

年7月,东南大学熊仁根教授团队第三次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型铁电体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标志着我国在分子材料领域又一次走在了世界前列 。2018年12月,基于“世界首例无金属钙钛矿铁电体”的研究成果,熊仁根团队入选201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

北京大学,重磅Science!

1、北京大学周欢萍教授和张艳锋教授等人在2025年共同发表了一篇题为“Wafer-scale monolayer MoS2 film integration for stable , efficient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文章 ,该文章成功登上了Science杂志。

2、北京大学周欢萍教授团队通过碘插层策略制备高质量非合金化α-FAPbI3钙钛矿薄膜,实现高效稳定太阳能电池 北京大学周欢萍教授团队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他们通过一种碘插层-脱层策略成功制备了高质量且稳定的非合金化α-FAPbI3钙钛矿薄膜 ,并基于此实现了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4%的太阳能电池。

3 、近日,北京大学张锦院士团队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他们通过优化分层结构的策略 ,成功制备出了动态强度高达14 GPa的碳纳米管纤维 。这一成果不仅突破了以往碳纳米管纤维的性能极限,还为宏观尺度上利用单个碳纳米管的固有强度提供了新的途径。

4 、北大生态研究中心在《科学》杂志连发两篇重要研究成果 2022年5月20日,北京大学生态研究中心的华方圆研究员团队和方精云院士团队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重要研究成果。

5、北京大学的「国家杰青」刘开辉教授团队在低维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并在国际权威期刊Science上发表了三篇重要研究成果 。具体成果如下:合成具有明确手性和相干极性的单晶WS2带状阵列:刘开辉教授与中国科学院的魏钟鸣研究员等合作,通过原子级制造技术成功合成了这种材料。

本文来自作者[]投稿,不代表大山的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lywyt.com/dsdxw/202508-10702.html

(2)
的头像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的头像
    2025年08月28日 20:45:11

    我是大山的站的签约作者“”

  • 2025年08月28日 20:45:11

    本文概览:三大顶刊Cell、Nature、Science,发文量高校排名根据截至2024年11月28日的统计数据,中国地区在三大顶刊Cell、Nature、Science(简称CNS)上的发文量高校...

  • 用户0828204511 2025年08月28日 20:45:11

    文章不错《发science的大学/发表science学校排名》内容很有帮助